泌尿科
認識泌尿科癌症
膀胱癌
♦ 原因:
色素染料、藥物、抽煙、尿路感染、膀胱炎、膀胱內寄生蟲
♦ 症狀:
血尿,尤其是無痛性的血尿,頻尿、排尿疼痛、尿急及會陰或腹股溝蹊酸痛。 有一部份是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貧血。 診斷: 尿液檢查、尿液細胞檢查,超音波,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檢查及核子醫學檢查, 靜脈注射 X-ray 檢查(IVP)及膀胱鏡檢查。
♦ 分期與治療:
► 第零期:腫瘤局限於黏膜層。治療以經尿道切除手術或電燒即可。
► 第一期:腫瘤侵犯已超過黏膜層,但未達肌肉層,治療的方法亦是經 尿道切除手術或電燒。
► 第二期:腫瘤侵犯主膀胱肌肉層,可經尿道切除治療方法。
► 第 三期:腫瘤侵犯已進入深部肌肉層或已超出膀胱壁。內視鏡手術治療已無法完全切除,此時就必須採取較 廣泛性的治療。這些方法包括有放射線治療、化學藥物治療、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則以膀胱切除,然後再以一段腸子來取代膀胱。
第四期:腫瘤侵犯已至膀胱以後的器官或有淋巴腺轉移。此時則以放射線治療或化學藥物治療。
睪丸癌
♦ 原因:
最有關的是隱睪症,外傷、感染引起的睪丸萎縮也有關。
♦ 比率:
白人多於黑人, 右側較左側為多
♦ 症狀:
大多病患無症狀, 而是在外傷後偶然間發現的,有些是由性伴侶發現的。 一般最常見的症狀是睪丸無痛性的腫大,有沈重感。
有人會合併陰囊積水、有人會因睪丸內出血或梗塞造成急性疼痛。
♦ 診斷:詳細的身體檢查 陰囊超音波檢查 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掃描 抽血檢驗
♦ 分期:
► 第一期─腫瘤局限於睪丸內。
► 第二期A─後腹膜淋巴結腫大, 但小於 10 公分。
► 第二期B─後腹膜淋巴結腫大, 但大於 10 公分。
► 第三期─橫膈膜以上淋巴結或內臟器官已有轉移。
♦ 常見的睪丸癌:
精原細胞瘤 胚胎細胞癌 畸胎瘤 絨毛膜癌 混合細胞瘤。
♦ 治療:
早期精原生殖細胞瘤( 即第一期及第二期的A期 )多採用根除性睪丸切除 術加上後腹膜放射線治療晚期的精原細胞瘤( 第二期B期及第三期 )則應先使用化學治療。
♦ 預防和保健:
摸摸自己的睪丸,看看兩邊睪丸大小是否一致;小心保護睪丸,避免外傷、撞擊。切勿有不潔性交導致睪丸發炎, 甚至壞死、萎縮 。
腎細胞癌
♦ 定義:
腎臟位於後腹腔, 與第一、二腰椎的高度相當。主要的結構有腎絲球、腎小管、腎盂, 腎小管將由腎絲球來的尿液收集並回收其中大部份的水份及電解質,再經腎盞流至腎盂, 最後經由輸尿管送到膀胱,排出體外。
組成腎臟的細胞組織有數種,並依發生部位的不同,分為好幾類型,一般常見有,腎腺癌、腎原細胞癌、腎盂癌、 其它如惡性腫瘤中的肉瘤或混合性肉瘤較為少見 腎臟腺癌是由腎小管的上皮細胞病變所衍化而成的癌症。 多半發生於成年人, 40 歲以後發生率逐漸增加, 65 -75 歲則達最高峰,男性比女性多一倍。
♦ 症狀:
腎臟癌的症狀出現較晚,多半在無意中被發現的,經常在一般的體格檢查或洗澡時觸摸到腰腹部有腫塊,而被發覺。
當腫瘤擴散到鄰近的器官及大部份的腎組織被侵犯時,才會引起疼痛和血尿的症狀。
一般臨床上還有因腎臟癌細胞的轉移而引發不同的症狀,若經淋巴腺轉移到骨骼將會造成疼痛或骨折的現象; 轉移到肺部則會有咳血或呼吸不順的症狀。
若轉移到腦部會引起神經系統障礙,若轉移到 左腎靜脈會引起精索靜脈曲張;轉移到下腔靜脈引起雙腿水腫或下腹部靜脈血管側枝循環增多。 另外,造成疲勞、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症狀;腎動靜脈管或腎動脈栓塞引起高血壓。
♦ 診斷:
尿液及血液檢查 顯影攝影檢查:可顯示出腫瘤的位置、大小及腎臟變形的程度。 超音波檢查。
電腦斷層核磁共振造影檢查 電腦斷層攝影 動脈血管攝影 穿刺檢查 同位素骨掃描 股靜脈注射攝影 。
♦ 治療:
腎臟癌最好根治的方法,就是手術將癌組織切除。如有局部侵犯可加上放射線治療; 對於已有其他部位轉移的病患,除手術切除癌組織外,還可考慮荷爾蒙及抗癌化學藥物治療, 其他免疫抗體治療或干擾素也有部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