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子醫學檢查與輻射防護須知

3095    
TAGS

1.Question:

打完針後為什麼要等那麼久才能照相?

Answer: 核醫檢查所觀察的其實是人體生理的變化,所以需要等候人體的吸收與代謝;如骨骼掃描在注射之後須等候骨骼去吸收追蹤劑才能造影,剛打完追蹤劑都在血管是沒辦法看骨頭的,經過適當時間的吸收與代謝之後的影像才能比較清楚的顯示出病灶。多喝水及排小便也可以促進沒吸收的追蹤劑代謝,增進影像品質。依照不同檢查使用的追蹤劑也會不同,所需等候的時間也會不一樣。

2.Question:

接受骨骼掃描檢查當天要一直待在醫院內嗎?

Answer: 不同檢察情況不一,在排約時間的時候會予以說明。但是需要時間吸收代謝追蹤劑的檢查,如骨骼掃描,在打完針之後可以離開自行活動,然後在約定的時間再返回接受檢查。

3.Question:

何謂核子醫學造影檢查?

Answer: 核子醫學造影檢查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與其標幟的化合物,藉由靜脈注射進入體內,也可經由口服、氣體吸入等方式進入。然後利用核醫藥物本身具有的生物特異性與功能性等特性,將藥物引導至靶器官或病灶的位置,而且所使用的核醫藥物化學當量很小,並不會干擾到它所要偵測的正常生化反應,也不會造成過敏的問題。最後藉由放射性同位素所釋放出來的加馬射線,利用精密的加馬閃爍攝影儀器造影,以獲得身體組織器官在結構和系統功能上的解剖與生理資訊,以達到診斷的目的。舉例來說,一個人在大海裡遇難,茫茫大海搜救人員要如何找尋呢?如果您身上剛好有帶一台全球定位系統(GPS),如此一發求救訊號,搜救人員便利用雷達迅速到達你的位置。因此,這裡的您就好比身上某一不知位置的病灶,GPS等於核醫藥物,雷達等於加馬閃爍攝影儀器,然後扮演搜救人員的醫生便能清楚了解到病灶的位置,以做後續的處理。所以大體而言,核子醫學是非侵襲性、安全、快速且低輻射性的檢查項目,您可以在我們醫護同仁的協助下,安心地接受造影檢查。

4.Question:

核子醫學檢查危險嗎?

Answer:核子醫學檢查依系統主要分為內分泌、腸胃、心臟血管、腫瘤癌症、泌尿道、中樞、呼吸道與骨骼等八大類系統。各類檢查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種半衰期都很短(表一所示),且核醫藥物也會經由生理代謝排出體外,所造成的輻射劑量很低,甚至某些檢查的輻射劑量低於X光檢查所接受的量,此外兒童又依體重和年齡來計算注入藥物的劑量,所以所接受的輻射劑量會比成年人還來的低。上述以輻射劑量的方法來解釋太過抽象,所以利用危險度來評估(表二所示),讓大家更加了解接受核醫檢查並不那麼恐怖。即使檢查所接受的輻射劑量很低,  不過本科為維護病患以及環境安全,故設有輻射防護人員,致力於輻射相關業務,以確保您在接受核子醫學檢查時,輻射安全無虞。一般來說,核醫藥物的化學量都非常小,並不會干擾它所要偵測的正常生化反應,不同於X光檢查用的顯影劑,它並不會產生過敏反應。例如,甲狀腺攝取檢查所使用的碘含量僅只是吃一餐飯所使用食鹽內碘含量的數千分之一。即使國內外都沒有因核醫藥物所導致嚴重過敏的案例,本科也設有專門的護理師,提供衛教以及護理諮詢,並在檢查過程中給予協助與照護,讓您有更安全的檢查環境。  

X-ray Risk Calculator

5.Question:

輻射劑量比較圖:

Answer: 輻射除了一般生活上的各類應用之外,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也存在著天然背景輻射,包括:(一)來自外太空的宇宙射線、(二)來自地表的土壤和岩石所含之天然放性射核種鈾、釷、鉀等核種所產生的地表輻射、(三)因鈾系及釷系元素在衰變過程中產生的天然放射性氣體-氡氣,及(四)人體體內因自然存在或呼吸飲食攝入人體的放射性核種輻射。下圖顯示,台灣地區每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背景輻射劑量約為1.62毫西弗(資料來源:原子能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