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陳錫富醫師 3160    
TAGS

一、糖尿病對視網膜的影響?
    糖尿病是因體內胰島素缺乏或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反應變差而導致血糖上升的一種慢性疾病。糖尿病依其病因及表現可分為三類,第一型糖尿病(體內只有少量或完全沒有胰島素分泌,病人多在三十歲之前診斷出糖尿病)、第二型糖尿病(體內胰島素分泌下降且身體細胞對於胰島素的反應也變差,病人多在三十歲之後診斷出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只在懷孕期間才會發生的短暫情況)。視網膜則是位於眼球後方最內層富含神經、血管的感光組織,功能如同相機底片,可將影像轉換成神經衝動的訊號,傳至大腦產生視覺。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是糖尿病引起視網膜微小血管病變後所導致的併發症。由於糖尿病在世界各地的盛行率都不斷上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目前是全球造成失明的主因,也是20-65歲勞動人口中失明的最主要原因。
    據統計,超過2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中,幾乎所有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都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則有60%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些罹病超過2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約有25%因此失明,也就是說,糖尿病的時間越久,則視網膜病變發生的機會越高,且嚴重程度也越厲害。其他的危險因子還包括像是懷孕、肥胖、抽菸、血糖、血壓、血脂或是腎病變控制的好壞都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展或惡化有很大的影響。
    臨床上,常常遇到糖尿病患者直到眼睛視力模糊或看不見時才來看眼科,一經檢查往往已是末期的視網膜病變等嚴重威脅視力或即將失明的疾病,唯有接受手術治療才能回復部分視力。糖尿病的患者若能定期至眼科追蹤眼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多能避免視網膜須手術治療的嚴重疾病。所以糖尿病患者千萬別等到視力出問題才來看眼科!


二、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臨床分類?
1.    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出現視網膜出血、微細血管瘤、視網膜靜脈念珠狀變化或視網膜內微細血管異常等病變。若沒有同時合併視網膜黃斑部水腫,通常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還不會造成明顯的視力減退。
2.    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出現視網膜或視神經盤新生血管、視網膜前或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等嚴重威脅視力的疾病。
3.    糖尿病黃斑部水腫: 是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力減退的主要原因之一,可能同時伴隨非增生性或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情況發生。


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哪些檢查項目?何時須接受檢查?
1. 散瞳眼底檢查: 篩檢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非常重要的一項檢查,特別是糖尿病患者每年定期的散瞳眼底檢查視網膜,方能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目的,是保護糖尿病患者視力最重要的依據。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應當在診斷五年後開始接受定期每年一次的散瞳眼底檢查、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應當在診斷出糖尿病就接受首次的散瞳眼底檢查,之後依據檢查結果定期門診追蹤檢查,若是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每3至6個月至眼科門診追蹤;若是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則應每1個月至眼科門診追蹤;但若有視網膜前出血或玻璃體出血,則應每兩星期回診治療。

懷孕會增加糖尿病患者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所以糖尿病患者在懷孕後就需常接受散瞳眼底檢查。

然而,發生妊娠糖尿病患者在懷孕期間發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並不會增加,所以不需接受散瞳眼底檢查。

散瞳眼底檢查後,一天內常會自覺視力模糊、畏光,但不會造成其他副作用。建議散瞳眼底檢查時最好有家人陪同,避免自己騎車或開車,以免造成交通事故。
2. 眼底螢光血管攝影: 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評估及治療上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有的病變是無法從一般散瞳眼底檢查發現的,它能幫忙眼科醫師決定視網膜雷射治療的位置及時機,也能幫忙確定黃斑部水腫的病因決定治療的方式。

眼底螢光血管攝影發生顯影劑過敏或其他副作用的風險極低,幾乎所有人都可做。螢光顯影劑一天內會經由腎臟從尿液快速排出,做完檢查發現小便顏色改變乃正常現象不需驚慌,多喝開水即可。
3. 視網膜斷層掃描: 利用光學掃描技術,可及時獲得視網膜斷層影像、視網膜或脈絡膜血管成像,過程不需散瞳或打顯影劑,安全又不具侵入性,即能清楚看到一般肉眼所無法評估的視網膜各層病變,也能看到伴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之視網膜牽扯或黃斑部視網膜剝離等情況,還能精準計算出治療前後黃斑部水腫之厚度變化,幫忙眼科醫師評估治療的成效。
4. 超音波: 當患者出現玻璃體出血,使得眼科醫師無法檢查視網膜時,就必須要做超音波檢查以確定是否有視網膜剝離,決定是否須儘早接受手術治療。


四、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方式?
1. 良好控制血糖、血壓、血脂、體重、腎病變及戒菸是預防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展或惡化之基礎,亦可減少糖尿病黃斑部水腫的發生。
2. 視網膜雷射治療: 屬於一種破壞性治療,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進展到已出現或即將產生視網膜新生血管時即須接受雷射治療,目的在於破壞不正常的視網膜新生血管及缺血的視網膜,減少血管生長因子的產生,預防眼內出血造成失明。是門診治療,每次治療前須先散瞳,每周1次,每個眼睛通常需接受3次治療。
3. 抗新生血管藥物眼內注射手術: 作用機轉在於阻斷引起視網膜新生血管的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是目前造成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視力減退主因之黃斑部水腫的疾病治療首選。抗新生血管藥物無論是單獨使用或與視網膜雷射合併治療,也是即將產生視網膜新生血管之嚴重非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或已出現視網膜新生血管之增生性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目前最新的治療方式。能有效消除黃斑部水腫、改善視力、避免視網膜雷射治療之併發症、降低須玻璃體切除手術之風險。是門診手術,通常需每1至3個月注射一次,每次療程約3至5次之注射。
4. 類固醇眼內植入劑注射手術: 針對某些糖尿病黃斑部水腫患者有視力改善效果,但此治療有較高引起眼壓上升導致青光眼之風險,也可能導致白內障。是門診手術,藥效持續時間較長,通常需每3至6個月注射一次。
5. 玻璃體切除手術治療: 對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發生持續性玻璃體出血、黃斑部視網膜前出血、合併裂孔性及牽引性視網膜剝離、牽引性黃斑部視網膜剝離或牽引性黃斑部水腫等,皆可考慮藉由玻璃體切除手術來改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