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科
淺談五十肩
五十肩又稱「冰凍肩」、「沾黏性肩關節囊炎」。盛行率為2-5%,好發於50歲左右族群。女性多於男性,以長期操勞的家庭主婦與停經後婦女最為常見。
肩關節為人體活動度最廣的關節,慢性疲勞、舊傷、老年退化及各式炎症均有可能造成肩關節周圍的軟組織發炎而產生疼痛。患者因疼痛而減少肩關節的活動,會逐漸使肩關節沾黏及攣縮。產生沾黏後則使手部活動範圍大幅減少,因而無法完成梳頭、脫衣、拿高處物品等動作,並於牽拉或碰撞到肩部產生撕裂樣劇痛。此外患者常見半夜因翻身至患處導致肩痛而醒的現象。
五十肩的病程可分為三個時期:若未經治療,病程可持續1-2年。
- 疼痛期:此時以關節囊發炎疼痛為主,但關節活動度下降並不明顯。此時期常有夜間疼痛與不適。
- 僵硬期:疼痛仍持續,關節活動度下降明顯,以外展及外旋為主。
- 恢復期:患者的疼痛感下降,但留下不等程度的關節活動度損失。
一般而言,現代醫學的治療主要以消炎止痛藥及類固醇來緩解患者的疼痛,並搭配物理治療來促進周邊肌肉放鬆及增加關節的活動度及運動能力。中醫治療中,針灸為快速有效的治療方式。除了能藉由針刺穴位來活血化瘀、疏通經氣以達到止痛效果外,亦能在患處順著肌肉筋膜的走向來分開沾黏的組織以增加關節的活動度。然而肩關節因組織沾黏及血液循環較差,針灸治療後可依患者病狀而給予相應的中藥外敷藥膏以加強療效。此外,五十肩在中醫辯證可分為風寒、氣滯血瘀及痰濕等證,必要時可搭配內服中藥以處理患者內在問體。
積極的醫療固然重要,但患者的自我保健更是不可或缺,以下提供幾點日常注意事項:
- 減少提重物。
- 適度活動:依個人狀況適度訓練如鐘擺、爬牆等增加肩關節活動度的動作。
- 做家務時避免集中或重複使用同一隻手工作,應輪流交替。
- 避免肩部受涼,天冷時應該多穿衣服
- 常做拉筋與擴胸運動,避免維持固定姿勢過久。